苦等近六年未果,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药都银行”)IPO折戟。

  1月10日晚间,上交所网站更新,药都银行在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“终止”,因药都银行及其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泰证券”)撤回发行上市申请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该行资产总额为610.40亿元,较上年末增幅为4.92%;实现营收20.38亿元,同比下降10.53%;实现净利润3.49亿元,同比下降26.76%。

  备战近六年药都银行IPO终止

  回顾来看,药都银行冲刺IPO之路走得颇为不顺。

  2018年3月,药都农商行首次在证监会披露招股书,正式向IPO发起冲击。同年9月,证监会公布该行申请文件反馈意见,共反馈了28项意见,涉及不良贷款处置相关、需补充关联交易合理性等诸多问题。

  2019年7月,受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,该行IPO申请一度被证监会中止审查。

 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后,药都银行IPO项目平移至上交所。2023年3月4日,药都银行IPO获上交所受理。此后,一直未进入问询环节。根据招股书,该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6.38亿元,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,全部用于充实该行资本金。

  2023年9月30日,上交所披露,因药都银行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,需要补充提交。根据有关规定,上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。直到此次药都银行主动“撤单”,其备战近六年的上市之路宣告终止。

  不良率连年攀升股权高度分散

  药都银行IPO折戟的背后,其经营表现不佳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该行资产总额为610.40亿元,较上年末增幅为4.92%;实现营收20.38亿元,同比下降10.53%;实现净利润3.49亿元,同比下降26.76%。

  根据药都银行披露的招股说明书,该行在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.33亿元、20.49亿元、22.78亿元;对应的年度净利润分别为5.11亿元、4.04亿元、4.76亿元。

  资产质量方面,该行近年来不良贷款率快速攀升。截至2022年末,药都银行不良贷款率达3.11%,同比上升0.94个百分点。

  招股书显示,截至2019年12月31日、2020年12月31日、2021年12月31日,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.27亿元、5.97亿元、9.66亿元;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0.99%、1.52%、2.17%;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9.84%、 200.75% 、165.42%。

  而对于未来趋势,药都银行在招股书中坦言,“虽然本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符合监管要求,但未来可能会由于贷款组合的质量恶化而上升”。

  除此之外,药都银行股权结构高度分散,并无实际控制人。“本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,不存在按股权比例、公司章程或协议能够控制本行董事会多数投票权的法人、自然人及其他组织,因此,本行不存在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。”招股书中写道。

  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2年6月30日,建安集团合计持股9.41%,古井集团持股9.25%,亳州商汤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持股7.58%。药都银行2022年报显示,截至2022年末,该行股东总数2349户。

  由于股权结构高度分散,因股东股权质押、冻结导致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风险上升。据招股书披露,截至2022年6月30日,共计45户股东将所持药都银行的股权进行了质押,占该行股本总额的19.56%;5户股东所持该行股份被司法机关冻结,占该行股本总额的0.06%;18户股东所持股份存在其他限制情形,占该行股本总额的0.75%。

  仍有多家银行IPO“排队”中

  据记者统计,近年来有多家中小银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。例如,盛京银行、徽商银行、哈尔滨银行、威海市商业银行、厦门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撤回了A股上市申请。

  上述银行在撤回申请后,有的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,有的则转战其他市场寻求上市。接近药都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,药都银行主动申请撤回IPO系特殊事件所致,后续可能会继续提交上市申请。

  近几年来,银行股IPO明显遇冷。继2022年仅有1家银行上市后,2023年银行股IPO遭遇罕见“空窗期”,年内并无银行股“闯关”成功。

  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在上市“候场”队列中,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、江苏海安农商银行、江苏昆山农商银行、广东顺德农商银行、广州银行、湖北银行、东莞银行、广东南海农商银行都处于“已受理”状态。

  药都银行位于有“中华药都”之称的安徽亳州。截至目前,安徽省内尚无A股上市银行。随着药都银行IPO终止,目前安徽仅有一家马鞍山农商行仍在闯关IPO中。